过去6年招聘裁员数据:企业人力资源思路的“诡异”转向

日期:2025-11-09 14:05:30 / 人气:4


自2020年起,穆胜咨询每年调研约1000家样本企业,6年累积的人力资源数据勾勒出中国企业组织管理的变迁轨迹。当离职率与招聘率这两个基础指标碰撞,一组“诡异”的变化浮出水面:离职率长期高位震荡,招聘率却持续下行,甚至在今年首次出现“倒挂”;企业从“大进大出”的规模扩张,转向“小进小出”的核心人才聚焦。这些数据背后,是经济环境变迁下企业人力资源思路的深刻转型。
离职率:高位震荡下的裁员“新常态”
过去6年,企业离职率始终在18%~20%的高位区间小幅震荡——这意味着若一家企业有5名员工,一年间约有1人会离开,符合“汰换劣质人才、补位优秀人才”的人力资源基本逻辑。从结构上看,作为离职率核心构成的非主动离职率(裁员率)占比过半,处于10%~12.5%之间,也属行业常规水平。
但“诡异”之处在于裁员率的抛物线走势:2022年与2024年触及峰值,此后缓降却未回归低位。这表明此前的“裁员潮”虽已平息,却未消失,而是进入“常态化”阶段。企业不再因短期危机集中裁员,却将人员优化作为长期管理手段——在经济复苏迹象不明朗时,通过稳定的汰换保持组织“瘦身”,避免冗余成本拖累发展。这种“不掀大浪却持续淘沙”的状态,打破了以往“经济上行期少裁员、下行期多裁员”的周期性规律。
招聘率:俯冲式下降与“倒挂”预警
与离职率的“稳中有升”形成反差,招聘率呈现“持续下行”态势:从最高位19.6%降至如今的15.9%,今年更是出现六年来最大降幅。按常理,企业为支撑业务增长,招聘率应略高于离职率,确保人才净流入为正。但数据显示,2024年人才净流入率已降至0.6%,近乎归零;今年则首次出现离职率与招聘率“倒挂”,净流入率为-2.1%,进入负增长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招聘结构的变化:以往占招聘率80%左右的社招率,如今降至12.9%,占比仅70%。企业不再依赖成熟社会人才“补血”,转而更倾向招入性价比更高的新人(如校招生)。这种转变暴露了企业对经济寒冬的忌惮——在信心不足时,“节衣缩食”成为人力资源投入的主基调,不仅减少招聘总量,更在招聘类型上向低成本倾斜,预示着未来就业市场的机会可能进一步稀缺。
建队思路:从“大进大出”到“核心聚焦”
离职率与招聘率的“诡异”互动,本质是企业建队思路的急转弯:从经济上行期的“大进大出、规模扩张”,转向经济寒冬期的“小进小出、质量优先”。在前途不明朗时,企业不再追求队伍规模,而是笃信“二八定律”——少部分核心人才创造绝大多数经营价值,正如NBA尼克斯队主教练锡伯杜“全力开发主力球员”的策略,虽被戏称为“种植园篮球模式”,却让球队重返劲旅行列。
这种思路下,企业人力资源操作呈现新特征:重筛选而非重培养,强化内部人才调配,招聘更谨慎、汰换更积极、升降级更明确。通过“低流入、低流出”背景下的高效人才流动,留下并提拔核心人才,以“精兵策略”应对不确定性。但对核心人才而言,这种重视是“喜忧参半”:既获得更多配置、激励与赋能,也面临更严格的“性价比”审核与频繁的优化压力。
结语:数据“诡异”背后的生存逻辑
过去6年招聘裁员数据的“诡异”,实则是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生存适配。离职率高位震荡是“常态化优化”,招聘率俯冲下降是“保守型收缩”,二者共同指向“核心人才聚焦”的新逻辑。对企业而言,这种转变是应对寒冬的理性选择;对职场人而言,需清醒认识到“规模红利”已过,提升自身在“二八定律”中的核心价值,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精耕细作”将取代“粗放扩张”,这既是挑战,亦是重构职场价值的契机。

作者:天辰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