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上幼儿园:一场充满挑战的“入园之旅”

日期:2025-11-14 17:20:59 / 人气:21



在很多人印象中,德国以其严谨的教育体系和对孩子成长的重视而闻名。一位博主分享的在德国为孩子申请幼儿园的经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当地幼儿园入园的繁琐与独特,也引发了我们对不同教育模式的思考。

入园申请:一场漫长而焦虑的等待

今年2月1日博主一家拿到签证后,就立刻着手申请幼儿园。由于老公在大学工作,优先申请了大学幼儿园,却被告知上半年没有名额,最快九月入学,只能先排队等待。四月租到房子后,开始了解周边幼儿园,并在五月申请了家附近的幼儿园。

等待的过程充满焦虑,邻居小孩已收到两个幼儿园通知,而自家孩子却杳无音信。博主担心四岁且爱社交的纳米上不了学,因为孩子渴望有小伙伴。直到六月中旬,才在同一天收到两个幼儿园的入学通知。大学幼儿园条件优越,师资配备强大,班级活动空间大、玩具丰富,卫生条件好,但入学时间要等到十一月份;家附近幼儿园九月份可入学,但只有老大排上,老二没位置。

德国幼儿园位置紧张,对师生比例要求严格,老师紧缺,所以招生数量有限。入园申请难度也因孩子年龄而异,三岁以上的孩子一般会优先安排,若三岁还未入园,可向德国政府相关部门反映,但安排的可能较偏远。博主家最终排到了心仪的幼儿园,已算幸运,很多朋友甚至排了一两年才排上。

此外,德国幼儿园的入学时间并非统一的九月一号,而是错开的,几乎是一周两周才来一个新生,这样保证新生入园时能有老师一对一陪伴适应。而且幼儿园采用混龄教学,3到6岁在一个班,每个班每个学期只有几个新生,且新生入学时间错开,大孩子可以带着小孩子,避免开学时孩子们一起哭闹。每个小孩都有对应照顾他们的大哥哥或姐姐,在户外活动时会帮忙穿衣穿鞋、牵手出门。

入学适应:家长全程参与的繁琐过程

德国幼儿园的入学适应期非常繁琐,且要求家长全程参与。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逐渐递增,第一天只去一小时,家长全程陪同,观察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是否喜欢、能否独立与老师和小朋友正常互动等。若适应得好,第二天可增加至两小时,依此类推。若第一天孩子害怕、哭闹不肯离开爸妈,第二天还是接着适应一小时。

期间,家长离开后孩子的反应也是重要观察环节。家长会在第三四天开始去另外一个房间待一段时间,可能是分开15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等。若孩子适应得好,家长就可以分开更长时间,但家长不能离开幼儿园,防止孩子突然找爸爸妈妈,家长可出现陪同。等孩子自己高兴地说拜拜了,才算适应结束。

这一过程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扰,但德国家长会预留时间陪伴孩子过渡和适应,单位也很理解。家长可在隔壁分离房间办公,老板也会批准员工请假陪孩子入园适应,秘书也会提前下班去接孩子。此外,幼儿园假期多,还有“桥假”,且孩子生病、不舒服等情况都可能随时让家长被叫去接孩子,十分“费爹费妈”。博主一家因老大入园适应问题,与学校协商后,老大十月份入学,但后续又因老师请假、假期安排等问题,入学时间一推再推。

入学波折:计划赶不上变化

终于等到九月份,接到入学面谈通知。老师了解纳米的情况,如擅长什么、喜欢什么、睡前仪式感、是否过敏以及对幼儿园的期待等,并告知一系列需要准备的东西。但在讨论入园时间时,又出现了波折。老师10月份要请假,10月10号才来上班,询问是否可以等到10号再带纳米来适应,若提前来可能由另外一个老师临时带。博主一家选择后者,但另一个老师也有负责的新生小朋友是1号来,所以纳米可能需要2号来,否则照顾不过来。然而,两个娃在10月2号开始感染手足口病毒,纳米满嘴都是泡,每天喊疼,开学日子可能又要往后延。

入园准备:事无巨细的准备清单

纳米入园之前,有不少要准备的东西。每个孩子入学必带雨衣、雨靴、雨裤等防水衣物,因为老师每天会带孩子们户外活动,下雨下雪时孩子们可以在雨里玩水、踩泥坑,所以这些衣物是必备的,且要在上面写上名字。此外,幼儿园教室门口是班上每个孩子的家庭合照,老师要求带一本成长相册,里面是孩子生命里重要的家人和朋友以及一些关于他的片段,班上同学会一起看照片互相认识彼此。

在费用方面,德国幼儿园的学费加上伙食费一个月也就两三百欧。政府每个月给每个孩子都有250欧的儿童金,另外在拜仁州,3岁以下小朋友每个月还可以多拿250欧家庭金,3岁以上每个月有100欧学费补助,这些补助用来交幼儿园学费绰绰有余。

在德国上幼儿园,从申请到入学适应,再到入学时间的确定以及入园准备,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充分体现了德国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细致关怀和独特教育理念。虽然过程繁琐,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德国在幼儿教育上的用心和独特之处。

作者:天辰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