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康迪科技崔广章:安防+高尔夫,中国机器狗“卷”到北美

日期:2025-08-04 16:16:40 / 人气:21



在四足机器人赛道,娱乐化应用的投资回报率正受到质疑。当基础行走和简单互动功能逐渐成熟,市场更期待这些造价不菲的智能体能在商用场景创造实际价值。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康迪科技和云深处科技给出了创新答案,它们联合推出的四足机器人可在工业园区执行安防任务,还能化身高尔夫球场的智能球童,这标志着四足机器人技术向“岗位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也让康迪科技备受关注。

转型背后: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驱动

康迪科技原本是浙江金华一家以电动非公路车研发制造出口为基础的公司,在智造升级理念推动下,转型为科技控股型企业,新增“智能机器人”及“能源换电装备”等孵化业务。康迪科技跨界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与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当下,大模型能力不断增强,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都朝着软硬协同的方向发展。康迪从硬件产品延伸到软件,推出智能机器人,特别是在安防行业,这不仅是现有产品的赋能,更增加了全新产品线,以解决北美市场安防痛点。

康迪在北美有工厂、仓库,还与一些中大商超合作。但北美法律法规限制,工厂和封闭区域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自由安装监控摄像头。目前使用的简单监控摄像头每月约1100美金,虽能发现并记录异常情况,但只能事后记录,难以追踪失窃物品,形成不了安防闭环。而国内安防基础设施完善,发现问题能迅速闭环并找到嫌疑人。此外,康迪许多合作伙伴也面临同样的安防困扰,这促使康迪跨界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

技术协同:汽车制造经验的新应用

从技术研发角度看,康迪现有的方案与以往技术体系独立,无法直接迁移。不过在量产阶段,康迪已有的成熟生产线能为方案集成提供便利,其海外相对成熟的生产组装线可有效支持方案批量生产。同时,康迪完备的销售网络也是一大优势,特别是在康迪及其前期客户验证后,能通过该网络迅速铺开产品市场布局。技术研发和销售体系的协同,而非单纯的技术研发,将是康迪成功的关键。

应用探索:安防巡检与高尔夫球童场景

除了安防巡检机器人,康迪也在探索其他应用场景,如与高尔夫球场结合的球童机器人,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康迪与云深处达成两项深度合作,云深处提供具备基础功能的四足机器人作为安防巡检场景的基础硬件。康迪在此基础上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加装、改造以及二次开发,以满足安防巡检领域的具体需求。

此外,康迪还与浙江大学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联合实验室,目标是研发一套“云 - 边 - 端”协同的智算系统。该系统将结合云端的大型AI模型与云深处的机器人,实现高度协同,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康迪定位为“集成应用创新”,研发重点集中在安防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标准化平台,将大模型、小模型以及各类终端设备模块化,通过标准化平台拼接形成可在特定场景落地的完整解决方案。

研发挑战:多方面的系统性难题

在研发过程中,康迪面临系统性的挑战。数据方面,符合安防场景的数据集相对缺失,采集有效数据存在困难,这对产品后续优化和适配至关重要,是目前的巨大瓶颈。算法上,算法在具体安防场景中的适应性挑战较大,如导航、运动控制等基础算法能否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精准判断异常事件尚未完全解决,加大了技术研发难度。硬件价格方面,终端机器人价格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加上软件开发、云模型服务等配套设施,整体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行业规模化生产尚未实现。行业标准缺失也是一大挑战,各家的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不同,小模型和大模型的协议和对接方式各异,导致产品互通性和兼容性差,影响市场推广和应用。

市场布局:海外为主,国内为辅

康迪目前主要市场在海外,尤其是北美市场。康迪在北美有相对成熟的产销渠道,在本土化适配方面取得一定成功,适应了当地用户习惯、文化,具备本土化团队和资源,这些经验和资源有助于其在安防领域的拓展。在面对中外政策、人才协同等问题时,康迪会利用北美已建立的稳定框架推进项目。国内市场短期内不是重点,主要负责产品和供应链方面的支持,未来是否进入国内市场将根据团队积累和市场需求发展而定。

行业前景:安防领域潜力待挖掘

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在2025年规模约为26.1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119.6亿美元。康迪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与客户对接和获取试用反馈,通过客户现场试用验证产品实际表现,依靠客户反馈优化产品。在机器人行业应用发展阶段方面,工业机器人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附加值较高,形成正向投入产出循环;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品成熟度、成本和产业链等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些挑战将逐步解决,行业将进入更成熟阶段。

作者:天辰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天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