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又丢出了核弹
日期:2025-05-08 17:46:45 / 人气:3
Qwen3系列模型震撼发布
行业期待DeepSeek - R2未至,阿里云却率先放出“核弹”。4月29日凌晨,阿里云正式上线Qwen3系列模型“全家桶”,涵盖2个MoE模型、6个稠密模型,八个模型从小到0.6B大到235B,既适配手机使用,也有旗舰级体验,并且一次性开源,诚意十足。

Qwen3系列发布仅两小时,在GitHub上的Star数就已超过16.9k。其性能拉满,在代码、数学、通用能力等基准测试中,能与顶尖模型o3 - mini、Grok - 3、Gemini - 2.5 - Pro一较高下。小模型Qwen3 - 4B就能和上一代QwQ - 32B竞争激烈。这一发布让阿里云趁势登上人工智能快车,将自己从十几年前的集团成本中心转变为动力引擎,为阿里集团注入AI基因,打破增长瓶颈,同时以云计算底层 + 大模型MaaS中间层 + 应用顶层的架构,为千行百业AI化做准备,市场因突破内卷而产生的算力需求狂潮,有望为阿里云带来持续现金流,推动阿里电商帝国向AI帝国快速转型,正如马云所说:“AI不是选择题,而是阿里重生的必答题”。
Qwen3系列模型亮点解析
性能卓越抹平代际差
新一代Qwen3直接推出8款不同架构和尺寸的模型。在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在代码、数学、通用能力等基准测试中,能与目前顶尖模型o3 - mini、Grok - 3、Gemini - 2.5 - Pro打得有来有回,抹平了中美大模型的代际差。
混合推理模型成趋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Qwen3将“快思考”与“慢思考”集成一体,成为全球第一个开源的混合推理模型。年初DeepSeek - R1让用户体验到推理模型的魔力,但它类似人类深度思考的模式,在解决日常查天气、问常识等基础场景时多余,还需手动切换“深度思考”开关。而Qwen3能像人一样,根据不同问题自动选择“快、慢思考”,识别任务场景并无缝切换思考模式。阿里云CTO、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指出,这种混合推理模型将是模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部署成本断崖式下降
Qwen3团队为契合智驾、AI硬件等机会风口,采取“多尺寸”策略,以“小力出奇迹”的低能耗比大幅节省部署成本。据公开数据,旗舰版Qwen3部署大概需4张H20,而满血版DeepSeek - R1需要16张H20才能带动,Qwen3大幅拉低了模型普及成本。这一举措印证了“杰文斯悖论”,即技术进步提高效率,资源消耗反而激增,Qwen3对训练费用的优化会刺激更多应用、服务、硬件选择“AI化”,其开源策略成为基建土壤,加速AI应用爆发,续写中国技术的领先叙事。
接棒DeepSeek,Qwen3应运而生
过去两年,AI领域新成果频出。2025年春节,DeepSeek引爆社交圈,其证明大模型可在中国方案下做到“便宜大碗”,为AI应用快速落地带来曙光。DeepSeek - R1发布后,百度调整开源策略,集成DeepSeek发力搜索业务;腾讯全面拥抱DeepSeek接入微信,力推元宝App;车圈、产业圈也争相接入并将其作为卖点宣传。阿里云也在正月初六宣布上架DeepSeek,支持用户在云上一键部署。
然而,DeepSeek火爆使Qwen系列使用量下降近两成,虽然阿里云内部人士称开发者用不同模型很正常,开源社区不应排他,接近阿里云的人士也表示公司策略是用丰富模型和服务吸引用户,最终靠云赚钱,但DeepSeek的成功还是给Qwen团队带来压力。为赢得竞争,全面进化的Qwen3诞生。此次阿里云深夜发布Qwen3,也是为行业“打鸡血”,加快AI渗透,在DeepSeek引爆国内用户AI认知后实现逆袭。
Agent原生框架助力应用爆发
模型推理能力提升使Agent成为2025年热门AI投资方向,Manus作为国内首个刷屏的Agent开启了Agent元年。Manus类似Chatbot,但只需用户初始提示就能完成整套复杂任务,而它正是基于Qwen模型。
此次Qwen3在水桶式能力提升、性价比拉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码推出Agent原生框架,支持MCP协议,大有让所有人用上Agent的势头。在上个月的阿里云AI势能大会上,已预告Agent Store的生态愿景,通过该Store开放阿里集团和生态伙伴的Agent,让各行各业拥有专属助理,通义大模型为底座,“隐身”后以Agent应用形式服务用户和客户。苹果靠App Store推动功能机向智能机迭代,阿里云也想借此推动企业、开发者、用户加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而AI产品普及会进一步推动云计算资源使用。
过去两年半,从ChatGPT带来的生成式AI计算,到Manus代表的Agent计算,再到未来AI改变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和智驾,每次AI技术迁移成熟都会使计算量指数级增长。Qwen3部署成本不到DeepSeek R1四成,性能全面超越国内领先模型,拉低模型普及成本,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模型将加速中国AI应用的寒武纪大爆发。阿里云判断2025年是AI应用特别是AI Agent的元年,Agent对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一款百万级日活量的AI产品Agent化后消耗的tokens要翻30万倍,这对阿里云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全面AI化:阿里的战略转型
过去两年,马云多次公开强调AI的重要性,去年末他感慨20年前抓住互联网成就如今局面,坚信如今AI将掀起巨变,“用AI再造一个阿里”成为内部共识。阿里云正将AI融入集团DNA,从十几年前的成本中心变为动力引擎。
自两年前提出“AI驱动”战略以来,阿里持续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年初吴泳铭宣布集团未来三年将豪掷3800亿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一数字创下中国公司同类投资纪录,几乎等同于阿里最近三年的累计利润。阿里已全面重构全栈技术架构体系,成为国内最早自研、布局最深入的AI基础设施。
有了基建支撑,阿里开始用AI改造自身。集团内部开启全体系目标对齐,所有业务单元2025年绩效考核与AI技术应用成效挂钩。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部门被要求全面植入AI能力,已有200多个业务线与通义千问团队联合开发智能功能。淘宝通过AI技术改造,有望提升与消费者互动和交易效率,增加用户时长和价值,带来除购物之外的更大用户价值。未来无论是提升用户体验、运营效率,还是让商业系统各方获益,都需要AI这一新的生产力增量。
在C端,夸克作为阿里内部第一波冲到大众面前的AI产品,其“AI超级框”让用户看到超级生产力工具和Agent的雏形。过去一年多围绕年轻用户加速迭代,进军“国民级AI工具”野心昭然若揭。今年2月马云到访夸克办公区,一个月后改版升级成为集团AI旗舰应用。通义APP第一时间接入Qwen3的多个模型,挑战字节豆包、腾讯元宝在C端的影响力。“通义 + 夸克”的组合拳在阿里内部快速复制,4月下旬高德推出AI导航智能体、飞猪旅行推出“AI问一问”功能、饿了么上线骑手AI助手“小饿”,阿里全体系对齐任务和目标,开启提升生产力的大行军。
阿里AI帝国成型,身价重估进行时
目前,阿里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AI上投入最坚决、布局最全的玩家。未来三年3800亿资本开支史无前例,从基础设施、大模型到应用有完整布局,阿里云和通义大模型家族位列全球第一梯队。“云 + AI”滚雪球式增长推高“重估叙事”天花板,自ChatGPT热潮以来,阿里保持高频模型推新频率,Qwen3问世代表中美大模型抹平代际差,在开源领域领先美国大模型。阿里云是亚太第一、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平台,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计算体系向GPU主导的加速计算体系转移,阿里云抢先绑定AI玩家。
目前,Qwen模型家族和开源生态吸引超九成上市商业银行、手机品牌、汽车品牌、家电龙头加入阿里AI生态,苹果也选择阿里作为在中国布局AI的重要合作伙伴。阿里形成以云计算为底层,大模型MaaS为中间层和应用为顶层的架构,成为“三位一体”的全能选手。
IDC报告显示,AI推动公有云市场回暖,2024下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为948.2亿元,同比增长13.8%,阿里云以26.1%的市占率排第一,份额连续三个季度回升。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相比上一季度增速接近翻倍,AI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高盛预计阿里云的AI相关收入将在2026财年和2027财年分别达到290亿和530亿元,占总收入的20%和29%,助推阿里云在2026 - 2027财年实现20%以上的收入增长。摩根大通测算,AI每提升云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阿里股价将上涨1%,按微软估值倍数计算,阿里云价值可高达1850亿美元,阿里巴巴相应市值将达到3910亿美元,而目前阿里市值是3045亿美元。用AI再造一个阿里是阿里身价重估的重要节点,或许Qwen3的突破只是宏大叙事的开篇。
不过,AI竞赛远未到终点,腾讯云、华为云等也在智驾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加速跟进。对阿里来说,3800亿可能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持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动能和盈利,构建繁荣的AI新世代,阿里还需加速狂奔。
作者:天辰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鲍威尔“按兵不动”,特朗普再遭...05-08
- 杭州,又一个机器人新星05-08
- 刘诗诗的“如懿传”时刻:《淮水...05-08
- 阿里云又丢出了核弹05-08